0755-81799973
新闻详情

IATF16949年审变成“走过场”?激活持续改进的3个关键动作

发表时间:2025-07-16 11:33

  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的 IATF16949 年审,早就成了 “固定剧本”:审核前突击补记录,审核时顺着咨询师的提示答,审核后把不符合项报告往抽屉一塞 —— 明年审前再拿出来改改。结果呢?客户投诉还是那几类,生产线上的老问题反复冒头,体系文件和实际操作越差越远。老板们私下吐槽:“钱花了,证拿了,可管理水平没见涨啊。”启航管理咨询接触过太多这样的企业,其实激活持续改进,关键在三个 “反套路” 动作:

ESG 认证攻略 (17) (1).jpg

  一、把审核发现转化为 “可落地的改进清单”

  别让审核报告停留在 “不符合项描述” 上。比如审出 “过程 FMEA 未及时更新”,不能只写 “限期整改”,得细化成:

  谁来改(技术部张工)

  改什么(补充近 3 个月客户投诉对应的失效模式)

  怎么验证(生产部用新 FMEA 跑 3 批产品,跟踪不良率变化)

  何时完成(4 月 30 日前)

  每一条审核发现都要像这样 “责任到人、标准到数、时限到天”,改进清单才能从 “纸上文字” 变成 “车间动作”。

  二、用过程绩效数据倒逼改进

  别等审核员来挑错,自己先盯着数据找问题。生产线的 PPM(百万件不良率)、客户投诉的重复发生次数、设备停机的根本原因解决率…… 这些数据比审核结论更能反映真实问题。

  比如发现 “某零件不良率连续 3 个月超目标值 1.2%”,不用等年审,立刻启动改进:技术部查图纸公差,生产部调设备参数,质检部加严巡检频次。每月开一次数据复盘会,用 “不良率下降了多少”“投诉少了几起” 来衡量改进效果,比单纯应付审核更实在。

  三、让内审核员成为 “改进催化剂”

  很多企业的内审核员只干 “挑错” 的活,审完就完事。其实内审核员更该当 “改进帮手”—— 审核时不仅指出 “仓库物料标识不清”,还能告诉仓储部:“隔壁厂用的‘二维码 + 颜色分区’标识法,你们可以试试。”

  定期组织内审核员跟线学习,让他们懂生产、懂工艺,审核时才能给出 “能落地的建议”。比如审到装配线,能看出 “员工拿错零件是因为料架位置不合理”,而不是只在报告里写 “防错措施不足”。

  总结

  IATF16949 年审不该是 “走过场” 的形式,而要成为 “挤水分” 的契机。把审核发现转化为具体行动、用数据追踪改进效果、让内审核员发挥实际价值,这三个动作环环相扣,才能让体系真正 “活” 起来,从 “拿证” 走向 “提质”。毕竟,客户认的不是证书,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分享到:

Hi

启航管理咨询


微信号|qhmc13823531068

抖音号|57357617211

启航管理咨询学院QQ群|233279828


ISO认证咨询
管理咨询
企业培训
联系我们
电话:0755-81799973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福龙路旁恒大
          时尚慧谷大厦6栋B座1309-1311
邮箱:qh@szqhmc.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