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1799973
新闻详情

FCCA验厂别栽在这!不合格品处理:隔离标识与返工记录的避坑细节

发表时间:2025-07-30 14:38

  不少企业 FCCA 验厂时,生产线管理得整整齐齐,却在不合格品处理上栽了跟头:一批瑕疵品的隔离区没贴全标识,验厂员随手拿起一件问 “哪批的?为啥不合格?”,车间主任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直接记了不符合项。更糟的是返工记录 —— 只写 “已返工”,没附检验数据,验厂员一句 “怎么证明返工合格了?”,就让之前的努力打了折。

  FCCA 对不合格品处理的要求,核心是 “看得见、查得清”。启航管理咨询结合验厂辅导经验,梳理出隔离标识和返工记录的关键细节,帮企业避开这些 “隐形坑”。

ESG 认证攻略 (18).png

  一、隔离标识:这 5 个要素少一个都可能出问题

  隔离不是简单堆在角落,标识得让任何人看了都能明白 “这是什么情况”:

  必须有唯一编号:用 “日期 + 批次 + 序号”(如 20240615-03-002),和生产记录对应,避免混批。比如同批次 5 件不合格品,分别标 001 到 005,后续追溯能精准到单件。

  写清不合格原因:别只写 “外观不良”,要具体到 “划痕长度≥2cm”“纽扣歪斜超过 3mm”,和检验标准对应,方便后续返工针对性处理。

  明确处理状态:用不同颜色区分 “待判定”(黄色)、“返工”(蓝色)、“报废”(红色),状态变了标识必须同步改,比如返工后未检的,不能提前换成 “合格”。

  标注责任人:谁发现的、谁隔离的,都要写名字或工号。验厂时会查 “发现后多久完成隔离”,责任人清晰才能追溯响应时效。

  放置位置要 “扎眼”:隔离区周围拉红色警示带,标识贴在最显眼的一面(比如堆叠货物的正面),别藏在侧面或底部,验厂员看不到等于没做。

  二、返工记录:光写 “已处理” 没用,这 3 项信息必须记全

  返工不是终点,记录得能证明 “不合格品确实变合格了”:

  返工流程要 “留痕”:写清 “谁返工”“用了什么方法”(比如 “张三,用 502 胶修复脱线处”),附返工前后的对比照片(拍清产品编号),避免 “口头说返工,实际没做” 的漏洞。

  二次检验数据不能少:返工后的检验结果要具体,比如 “拉力测试达 8N(标准≥5N)”“尺寸误差 0.1mm(标准≤0.3mm)”,只写 “合格” 会被判定为记录不全。

  追溯链条要闭合:返工合格的产品,要记录 “放回哪个批次”“流向哪里”(如 “并入 20240616-01 批,发往 XX 客户”),确保从发现不合格到最终流向,每个环节都能对上。

  FCCA 验厂看不合格品处理,本质是查企业 “是否有能力防止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隔离标识清晰,是 “防错第一道关”;返工记录完整,是 “证明整改有效” 的依据。

  这两类细节看似琐碎,却直接反映管理的严谨性。按上述要点操作,不用花额外成本,就能让不合格品处理从 “验厂扣分点” 变成 “加分项”—— 毕竟,对质量的把控,就藏在这些看得见、查得清的细节里。

分享到:

Hi

启航管理咨询


微信号|qhmc13823531068

抖音号|57357617211

启航管理咨询学院QQ群|233279828


ISO认证咨询
管理咨询
企业培训
联系我们
电话:0755-81799973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福龙路旁恒大
          时尚慧谷大厦6栋B座1309-1311
邮箱:qh@szqhmc.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