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O37301反贿赂体系成摆设?供应商回扣查不出,病根在这5点发表时间:2025-08-04 13:14 签了反贿赂协议,建了 ISO37301 体系,却还是在供应商回扣上栽了跟头 —— 采购经理收了好处费,用次料充好料,直到客户投诉才东窗事发;更糟的是,审计时翻遍文件,竟找不到任何异常痕迹。 这种 “体系看起来很美,实际防不住漏洞” 的尴尬,不少企业都遇过。ISO37301 反贿赂体系失效,尤其在供应商回扣查不出的问题上,往往不是 “没做”,而是 “没做到位”。以下 5 个藏在细节里的原因,正是漏洞的根源。 一、供应商准入关:只看资质,不查 “暗线” “这家供应商有环评、有资质,反贿赂承诺书也签了,没问题。”—— 这是很多企业的准入逻辑,但恰恰漏了最关键的 “隐性关联”。 ISO37301 要求的 “供应商背景调查”,不只是看表面文件,更要查 “有没有利益输送的潜在可能”:比如,供应商老板是不是采购经理的亲戚?是不是突然注册、只做你家生意的 “皮包公司”?有没有过商业贿赂前科(可查裁判文书网、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现实中,很多企业把调查做成了 “文件收集”,既不核实承诺的真实性,也不排查关联关系。结果就是,别有用心的供应商拿着合规文件当 “挡箭牌”,回扣从一开始就埋好了伏笔。 二、采购流程监控:盯大额合同,漏小额高频 “50 万以上的采购要招标,低于这个数的走审批就行。”—— 这种 “一刀切” 的监控逻辑,恰恰给回扣留了空子。 供应商想送回扣,不会傻到在大额合同里动手脚,反而会盯着 “小额、高频、分散” 的采购:比如,每月采购几次的办公用品、车间耗材,单次金额不大,但全年加起来不少。用 “拆分订单” 的方式避开招标,每次给点 “好处费”,积少成多就是一笔不小的回扣。 ISO37301 强调 “全流程风险评估”,不是只看金额,更要看 “是否符合常理”:某类耗材的采购量突然翻倍,价格比市场价高 10%,供应商总是 “恰好” 能满足紧急需求…… 这些异常信号,比金额大小更值得警惕。但很多企业的监控系统只设 “金额红线”,对这些 “细枝末节” 视而不见,自然查不出问题。 三、内部举报机制:渠道 “摆设化”,员工 “不敢说” “我们有举报邮箱,没人举报说明没问题。”—— 这是最大的误区。供应商回扣往往隐蔽,只有内部人可能察觉,但员工敢不敢说,取决于举报机制是不是 “真能用”。 有的企业把举报邮箱设在采购部领导名下,员工怕被报复,谁敢举报?有的虽然设了匿名渠道,但举报后石沉大海,没有反馈也没有处理,慢慢就没人信了。ISO37301 要求 “举报渠道独立、保密、有响应”,比如由审计部直接管理,24 小时内确认收到,15 天内给进展反馈,并且严禁对举报人打击报复(哪怕举报不实,也不能追责)。 当员工觉得 “说了也白说,还可能被穿小鞋”,举报渠道就成了摆设。回扣的线索藏在车间、藏在仓库,却传不到管理层耳朵里。 四、反贿赂培训:只讲 “不能做”,不说 “怎么认” “培训过了,员工都知道不能收回扣。”—— 但问题是,很多员工根本分不清 “正常业务往来” 和 “贿赂” 的边界。 供应商过年送一箱水果,算不算贿赂?客户请吃饭,该不该去?这些 “灰色地带”,如果培训里没讲清楚,员工很容易踩坑。ISO37301 的培训不是念法条,而是要教员工 “怎么识别陷阱”:比如,供应商突然给采购经理家人安排工作,看似和业务无关,实则可能是 “变相回扣”;再比如,合同里藏着 “指定从某家公司采购配件” 的条款,而那家公司和供应商老板是亲戚 —— 这些都是回扣的 “伪装”。 现实中,很多企业的培训就是念一遍《反贿赂手册》,既不结合行业案例,也不教识别方法。员工看似 “学过”,遇到具体情况还是拎不清,更别说主动发现回扣了。 五、第三方审计:只查文件,不 “接地气” “每年都请第三方审计,没查出问题。”—— 但如果审计只看纸面文件,不进车间、不聊员工,很可能被 “表面合规” 骗过去。 供应商回扣往往有 “配套操作”:比如,采购合同和实际送货的型号对不上,但台账上改得整整齐齐;再比如,验收单上签了 “合格”,但车间工人知道这批料有问题,只是没人敢说。第三方审计如果只坐在会议室里看文件,不现场核对实物,不随机找员工聊聊(避开管理层),根本查不出这些 “文件之外的猫腻”。 ISO37301 要求审计 “穿透性核查”,也就是 “文件 - 实物 - 人证” 三对照。但不少企业为了 “省事”,只让审计走个过场,甚至提前 “打点” 审计方,这样的审计,查不出问题才正常。 启航管理咨询表示,ISO37301 反贿赂体系的核心,不是 “建了多少制度”,而是 “制度能不能真正扎紧篱笆”。供应商回扣查不出,往往不是因为手段多高明,而是企业在准入、监控、举报、培训、审计等环节,存在太多 “想当然” 的漏洞。 堵住这些漏洞,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方法,只需要把每个环节做 “实”:准入时多问几个 “为什么”,监控时关注 “异常信号”,让员工敢说话、会识别,让审计能接地气、敢较真。毕竟,反贿赂的关键不是 “证明自己没问题”,而是 “真的没问题”。 |
启航管理咨询
微信号|qhmc13823531068
抖音号|57357617211
启航管理咨询学院QQ群|23327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