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碳排放核算缺Scope3数据?ESG环境指标落地,企业必看这五点发表时间:2025-08-19 16:11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准备ESG报告时犯了难:Scope1和Scope2的碳排放数据都齐了,可Scope3(价值链上下游)的数据一片空白。供应商的物流排放、客户使用产品的能耗…… 这些数据拿不到,报告提交不了,还可能影响和投资方的合作。
后来找到启航管理咨询,我们从“明确边界、分级获取、建立机制” 三个方向入手,帮企业梳理出Scope3 的15个细分项,制定了供应商数据收集模板,还搭建了季度数据更新流程。三个月后,企业不仅补全了历史数据,还建立了持续获取的机制,顺利通过了投资方的ESG评估。 一、先划清“要算哪些”,别贪多嚼不烂 Scope3包含15类排放,不是所有都要优先算,按“影响力 + 可获得性”排序: 必算项:采购的原材料运输(物流数据相对好拿)、生产过程中供应商的能源消耗(和核心供应商好沟通)、产品使用阶段的能耗(自己能估算)。 暂缓项:员工通勤(分散难统计)、废弃物处理(外包给第三方,数据滞后)。 某家电企业一开始想全算,结果半年没进展,聚焦3个必算项后,一个月就有了结果。 二、给供应商“分级要数据”,别一刀切 不是所有供应商都能提供数据,按合作紧密度分层: 核心供应商(占采购额60%以上):直接发定制化表格,明确要 “原材料运输里程、生产该批产品的电力消耗” 等具体数据,附上计算方法。 中小供应商:提供简化版模板,比如只填 “每万元订单的大致运输排放”,或由企业根据行业平均值估算后让对方确认。 某机械企业给供应商发了统一的复杂表格,回收率不到30%;分级后调整表格,回收率升到80%。 三、用“替代数据”过渡,别等米下锅 拿不到精确数据时,别空着: 用行业报告的平均值估算(注明来源,比如 “参考某行业协会2024年物流排放均值”); 用历史数据推导,比如 “去年供应商A的运输排放是X,今年订单量增长20%,暂按1.2X估算”; 记录“数据缺口”,说明 “正在推进供应商系统对接,预计Q3补全”。 投资方更在意“有没有行动”,而不是“完美数据”。 四、把数据收集“嵌进业务流程”,别单独搞 别让ESG数据收集成额外负担,和现有工作结合: 采购部在新合同里加一条“供应商需按季度提供碳排放数据”; 物流部在和物流公司对账时,顺便要“每批次运输的里程和车型”(方便算排放); 市场部在给客户做产品手册时,加入“产品使用阶段的能耗参考值”。 某电子企业把数据收集嵌进采购流程后,人力成本降了一半,数据及时性还提高了。 五、建“数据校验机制”,别拿来就用 拿到的数据要简单核对: 看逻辑:供应商说“运输1000公里排放500kg”,查行业均值是“每公里0.1-0.3kg”,明显超标就要求对方解释; 做对比:和去年数据比,和同类型供应商比,差异太大的要追溯原因; 留记录:每次沟通、修改的数据都存档,方便审计时说明“数据怎么来的”。 Scope3数据难拿,是很多企业的通病。但比起“等数据齐了再做”,不如“先行动起来”—— 从能拿到的开始,用合理方法补全缺口,再慢慢完善机制。 在ESG实践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固然重要,但持续改进的过程才是核心。ESG落地并非追求数据的绝对完美,而是构建“发现问题 - 优化管理 - 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体系。遵循以上五点方法论,企业不仅能高效完成ESG报告合规要求,更能借助数据穿透式分析,精准定位供应商运输、产品使用周期、废弃物处理等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排放热点。这些隐藏在Scope3边界中的排放数据,如同企业减排的“战略地图”,帮助企业制定分阶段降碳目标,优化供应链协同机制,甚至驱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创新。 |
启航管理咨询
微信号|qhmc13823531068
抖音号|57357617211
启航管理咨询学院QQ群|23327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