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1799973
新闻详情

企业降本总踩坑?启航管理咨询9大经典方法+VA/VE实战拆解

发表时间:2025-09-01 11:14

  不少企业老板和管理者都跟我们吐槽过:想降本,要么靠 “砍预算、减福利” 硬抠,结果员工积极性掉了;要么拍脑袋改工艺、换材料,最后产品品质出问题,反而赔了客户订单。其实降本不是 “拆东墙补西墙”,而是有一套可落地的系统方法 —— 启航管理咨询结合服务上百家制造、电子、汽车供应链企业的经验,整理出 9 大经典降本手法,再加上 VA/VE(价值工程 / 价值分析)的实战拆解,帮企业避开 “降本 = 降质” 的坑,真正实现 “低成本高收益”。

ESG 认证攻略 (28).jpg

  一、先搞懂:9 大降本方法,覆盖从采购到设计全环节

  这 9 种方法没有优先级,关键是结合企业实际场景选 —— 比如采购环节用谈判、杠杆采购,设计环节靠 VA/VE、目标成本法,每个方法都有明确的适用场景和落地要点:

  1. 价值工程(VE):从设计源头省成本

  很多企业降本只盯着生产环节,却不知道产品 80% 的成本在设计阶段就定了。VE 就是针对设计阶段,通过 “分析功能、砍掉冗余” 降本:比如某车企把仪表横梁的表面涂装取消(客户看不到、不影响性能),每台车直接省 13 元;还有把金属拉杆头换成 PA6+GF30 塑料件,单零件成本降 1 元,一年量产 10 万台就是 10 万收益。

  如果是现有产品,就用价值分析(VA)—— 比如检查零件是否有 “过剩功能”:看不到的螺栓不用做防锈处理,过长的螺丝截短,这些小调整积少成多,一年能省不少。

  2. 谈判:不止谈价格,细节里藏利润

  采购谈判不是 “压到最低价”,而是 “谈全要素”。启航接触的企业里,有个采购团队跟供应商谈 “批量 + 付款周期”:原来按月采购 1000 件,单价 10 元;改成按季度采购 3000 件,付款周期从 30 天延到 60 天,单价直接压到 8.5 元,单月省 1500 元。

  普通谈判能降 3%-5%,如果结合成本分析(比如知道原材料占比 70%),再谈 “材料降价同步让利”,降幅能到 8%-10%。

  3. 目标成本法:别让 “成本” 绑架定价

  很多企业习惯 “成本 + 利润 = 售价”,结果产品刚上市,就发现竞品卖得更便宜,只能被迫降价。正确的逻辑应该是 “市场定价→倒推成本”:比如客户能接受的售价是 200 元,竞品成本 150 元,那自家成本就得控制在 140 元以内 —— 这就是丰田、日产把德国豪车挤出美国市场的关键。

  启航帮企业做目标成本时,会先调研竞品价格和成本结构,再把成本目标拆到每个零件(比如外壳成本≤30 元,电路成本≤50 元),设计阶段就卡住红线。

  4. 早期供应商参与(ESI):让供应商帮你省

  新产品设计时,别等画好图纸再找供应商,早点拉他们入组 —— 供应商更懂生产工艺,能提很多 “反常识” 建议。比如某电子企业设计新模组时,供应商建议 “用现有模具改个接口,不用开新模”,直接省了 20 万模具费;还有供应商提醒 “换一种通用材料,采购周期短还便宜 10%”。

  ESI 的核心是 “把供应商当伙伴”,而不是 “单纯买货”,前期多沟通,后期少返工。

  5. 杠杆采购:内部集中需求,议价更有底气

  很多企业各部门各自采购,比如生产部买 A 零件花 10 元,研发部买同款花 12 元,平白多花钱。杠杆采购就是 “把分散需求聚成大单”:比如全公司每月买 A 零件共 5000 件,统一由采购部跟供应商谈,单价能从 10 元压到 8 元,单月省 1 万元。

  启航建议企业建 “采购需求汇总表”,每月统计各部门需求,重点抓 “高频、高价” 零件,集中采购降本最明显。

  6. 联合采购:中小企业抱团取暖

  如果企业需求量小,单独采购没议价权,就可以搞联合采购 —— 比如几家电子厂一起买电阻、电容,总量够大,就能拿到跟大厂一样的折扣。现在还有第三方机构专门做这件事,帮中小企业整合需求,不用自己找伙伴,省心又省钱。

  医院、学校采购耗材常用这招,企业也可以借鉴,尤其是 MRO(维护、维修、运营)物料,联合采购能降 15%-20%。

  7. 为便利采购设计(DFP):别为 “定制” 多花钱

  设计产品时,尽量用行业标准件,别搞定制 —— 比如螺丝用 M5 通用款,不用特意做 M5.2 的;外壳用通用尺寸,不用开专属模具。这样不仅采购快,后期替换成本也低,还能减少库存(不用为定制件备很多货)。

  启航见过最极端的案例:某企业为了 “好看”,给内部零件做了定制接口,结果供应商倒闭后,新供应商做不了,只能重新设计,损失了 50 万。

  8. 价格与成本分析:懂成本才不会被坑

  采购如果不懂成本结构,很容易被供应商 “忽悠”。比如买一个金属零件,供应商报价 100 元,你得知道 “原材料占 60 元,加工费 30 元,利润 10 元”—— 如果原材料降价了 5 元,你就有理由让供应商降 5 元,而不是只靠 “砍价”。

  启航会帮企业做 “成本拆解表”,把零件成本拆成原材料、加工、人工、利润等,采购谈价时拿着数据,底气足还不容易吃亏。

  9. 标准化:从 “零件” 到 “流程” 全统一

  标准化不只是零件规格统一,还要延伸到流程。比如生产线上的检测步骤统一,员工培训成本低;报表格式统一,各部门数据对接快。某车企把不同车型的螺栓统一成 3 种规格,不仅采购成本降了 8%,库存管理成本也省了 15%。

  别小看标准化,长期下来能省不少 “隐性成本”—— 比如不用再为不同零件备不同工具,不用再培训员工用不同流程。

  二、重点拆:VA/VE 怎么落地?3 步走,还有案例参考

  VA/VE 是降本的 “核心武器”,但很多企业做不好,要么分析不到位,要么提案落不了地。启航总结了 “3 步落地法”,再结合实际案例,帮你搞懂怎么用:

  第一步:选对对象 —— 别在 “小零件” 上浪费精力

  优先选 “高价值、高用量” 的产品或零件:比如年用量 10 万件、单价 50 元的零件,降 1 元就是 10 万收益;而年用量 100 件、单价 10 元的零件,降 5 元也才省 500 元。

  启航帮企业选对象时,会列个表:按 “用量 × 单价” 排序,再结合 “是否有优化空间”(比如结构复杂、材料贵、工艺繁琐),重点抓前 20% 的零件,投入少见效快。

  第二步:分析功能 —— 砍掉 “没用的功能”

  核心公式是 “价值 = 功能 / 成本”,要么提升功能,要么降低成本。比如:

  消除过剩功能:看不到的零件不用做表面处理(如仪表横梁取消涂装),过长的螺丝截短,多余的保护盖去掉;

  减少零件数量:把两个分开的零件改成一体成型(比如某车企把水箱上横梁拆分设计,材料利用率从 22% 提到 54%,单台省 8 元);

  变更材料:把真皮头枕改成仿皮(客户体验没差,成本降 30%),把金属件改成高强度塑料(重量轻还便宜)。

  第三步:推动落地 —— 跨部门配合是关键

  很多 VA/VE 提案落不了地,就是因为部门扯皮:设计部觉得 “能省”,生产部觉得 “不好做”,采购部觉得 “买不到材料”。启航的做法是建 “跨职能团队”:设计、生产、采购、质量一起开会,确认提案可行性,比如:

  设计部出优化图纸;

  采购部确认新材料能不能买到;

  生产部确认工艺能不能实现;

  质量部确认品质会不会受影响;

  最后定好时间节点,谁负责、什么时候完成,避免 “提案变废纸”。

  三、避坑点:企业降本常犯的错,别再踩了

  启航服务企业时,发现很多降本失败的原因都一样,这 3 个坑一定要避开:

  只看短期,不看长期:比如为了省 1000 元,买便宜的原材料,结果产品不良率从 1% 升到 5%,赔了客户 5 万元,得不偿失;

  部门各自为战:采购部压了零件价,生产部因为零件质量差,返工成本涨了,最后总成本没降反升;

  没激励,员工没动力:员工提了好提案,没奖励也没落地,慢慢就没人提了。

  正确的做法是:高层挂帅(比如成立成本控制委员会),跨部门组队,再搞激励机制(提案落地给奖金,降本收益分一部分给团队),这样才能让降本变成 “全员行动”。

  最后说句实在话

  降本不是 “省小钱”,而是 “系统优化”—— 用对方法,不用砍品质、不用减福利,也能省出大利润。启航管理咨询帮企业做降本时,不会只给 “方法论”,还会陪企业落地:从成本诊断、目标拆解,到提案推动、效果跟踪,全流程跟进。

  如果你的企业也想降本,却不知道从哪入手,不妨聊聊 —— 或许一个小调整,就能帮你省出几十万、几百万的利润。


分享到:

Hi

启航管理咨询


微信号|qhmc13823531068

抖音号|57357617211

启航管理咨询学院QQ群|233279828


ISO认证咨询
管理咨询
企业培训
联系我们
电话:0755-81799973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福龙路旁恒大
          时尚慧谷大厦6栋B座1309-1311
邮箱:qh@szqhmc.com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