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验厂查设备校准记录总缺项?ISO9001监测环节要点,照着填就过发表时间:2025-09-16 14:42 客户验厂时,审核员指着车间的温度计说:“这个月的校准记录呢?”;质检室的卡尺显示合格标签已过期;电脑里的测试软件从未做过验证记录 —— 不少企业在设备校准记录上频频踩坑,明明花了时间校准,却因记录缺项让验厂卡壳,甚至影响订单交付。 设备校准记录不是简单的 “打勾存档”,而是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中 “监测环节” 的核心证据。很多企业败在 “该记的没记全,记了的不合规”,其实掌握三个要点,就能让记录既符合标准又实用。 一、校准范围别漏网,从设备到软件全覆盖 最常见的错误是只校准生产设备,漏掉检验工具和软件。ISO9001 明确要求,所有影响质量的监测设备都要纳入校准范围:不仅包括车间的仪表、质检用的卡尺,连测试用的电脑软件也需要验证记录。 建议画一张 “设备清单地图”:生产设备标红,检验仪器标黄,软件系统标蓝,每个设备旁注明 “是否需要校准”。比如车间的恒温箱、实验室的光谱仪必须定期校准,而办公室的空调温度计这类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则可排除,避免做无用功。 二、记录要素按清单,一项都不能少 审核时最容易缺的是这三项:校准依据标准、结果判定、下次校准时间。规范的记录应包含:设备编号、校准日期、使用的标准器具、实测数据、是否合格、校准人签字,缺一不可。 给设备贴 “三色标签” 能直观避坑:绿色标 “合格”+ 下次校准日期,黄色标 “限用范围”,红色标 “停用”。标签信息要和记录一一对应,验厂时审核员一眼就能看清状态。 三、动态管理建闭环,问题早发现早补救 不少企业校准完就存档,忘了到期提醒和异常追溯。正确做法是建 “双台账”:纸质记录存档,电子台账设自动提醒,到期前一周预警。 若发现设备失准,不能只校准设备,还要追溯之前的检测数据是否受影响,记录补救措施。比如某批产品用了失准的仪器检测,需重新检验并记录处理结果,这才是完整的闭环管理。 启航管理咨询表示,设备校准记录是质量的 “晴雨表”,不是应付验厂的工具。按 ISO9001 要点做好范围全覆盖、要素全记录、动态全跟踪,既能顺利通过验厂,更能夯实质量根基。 |
启航管理咨询
微信号|qhmc13823531068
抖音号|57357617211
启航管理咨询学院QQ群|23327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