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器械厂ISO13485认证被拒?90%输在 “设计开发控制” 这个细节发表时间:2025-04-07 14:45 对于医疗器械厂而言,ISO13485认证犹如一张至关重要的市场 “通行证”。但不少医疗器械厂在申请认证时遭遇滑铁卢,其中90%的企业输在了 “设计开发控制” 这个关键细节上。今天,启航管理咨询就来为大家深度剖析,助力医疗器械厂攻克认证难题。 一、为何设计开发控制如此关键 医疗器械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健康,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不容有失。在 ISO13485 认证标准中,设计开发控制环节贯穿医疗器械从概念构思到最终产品上市的全过程。从最初识别市场需求、确定产品功能,到设计过程中的风险评估、验证与确认,再到设计变更管理,每一步都严格规范,旨在确保医疗器械在设计上就具备高质量、高可靠性,最大程度保障使用者安全。 二、设计开发控制常见错误点 (一)需求识别不充分 很多医疗器械厂在设计开发初期,对客户需求、法规要求以及临床使用需求收集不全面。比如,研发一款新型血糖仪,仅关注测量准确性,却忽视了医护人员操作便捷性需求,像是否易于采血、读数是否清晰直观等。这导致产品在实际使用中,无法满足多方面需求,不符合认证标准中对产品设计输入完整性的要求。 (二)设计过程缺乏有效控制 在设计过程中,一些医疗器械厂没有建立完善的设计评审机制。设计图纸、技术方案等未经过多部门联合评审,导致设计缺陷难以及时发现。例如,某医疗器械厂在设计一款手术器械时,因机械工程师未与临床医生充分沟通,设计的器械尺寸与人体工程学不符,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却在设计阶段未被察觉,影响产品质量与认证结果。 (三)风险评估不到位 医疗器械设计开发中的风险评估极为重要。部分企业风险评估方法单一,仅依靠主观经验,未运用专业风险评估工具,如故障树分析(FTA)、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评估范围也不全面,只关注产品性能风险,忽略了如电磁兼容性风险、生物相容性风险等。例如,一款植入式医疗器械未充分评估生物相容性风险,可能导致患者植入后出现严重排异反应,这显然不符合认证对产品风险管控的严格要求。 (四)设计变更管理混乱 医疗器械设计过程中,变更不可避免。但许多企业变更管理流程不规范,变更随意性大。未经严格审批就进行设计变更,且变更后未对产品整体性能、安全性等重新验证与确认。比如,某医疗器械厂为降低成本,擅自变更产品外壳材料,却未重新评估材料对产品防护性能以及与内部电子元件兼容性的影响,可能导致产品在使用中出现故障,严重影响认证通过。 三、启航管理咨询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需求收集流程 启航管理咨询建议医疗器械厂建立多渠道需求收集机制,与客户、医疗机构、监管部门密切沟通,运用市场调研、临床反馈收集等方法,全面梳理产品需求,并形成详细、规范的需求文档,确保设计输入完整准确。 (二)强化设计评审机制 协助企业组建跨部门设计评审团队,涵盖研发、生产、质量、临床等多领域专业人员。制定详细评审计划与标准,在设计关键节点进行严格评审,对设计方案、图纸等进行全方位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问题,保障设计质量。 (三)科学开展风险评估 引入专业风险评估工具,如 FMEA、FTA 等,对医疗器械设计开发全过程进行系统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价。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并持续跟踪风险状态,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四)规范设计变更管理 帮助企业建立严格设计变更审批流程,所有设计变更需经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变更实施后,对产品进行全面验证与确认,确保变更不影响产品安全性与有效性,完善设计变更记录,满足认证对设计变更管理的追溯性要求。 医疗器械厂若想顺利通过ISO13485认证,务必重视 “设计开发控制” 这一细节。启航管理咨询在ISO13485认证咨询领域经验丰富,若您的企业在认证过程中遇到难题,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成功获得认证,提升市场竞争力。 |
启航管理咨询
微信号|qhmc13823531068
抖音号|57357617211
启航管理咨询学院QQ群|233279828